多樣性與社會安定性的關係

2008-03-04

優勢種:控制社會大部分資源,除去優勢種會使社會特性改變

從屬種+稀有種:控制社會多樣性,除去從屬種+稀有種,對社會的改變不明顯



以植群的角度,因為優勢種數量大在生態功能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那麼我們為何還要保護生態功能較小的稀有物種?

只是為了"帳面上"物種數量很多而已?



以下節錄自森林植物生態學 p.98,並用"多樣性"取代"歧異度"一詞



目前現況是:

"優勢種的最適界與生育地條件接近,故控制了大部分環境資源及社會安定性"



但考量未來:

"少數種的生態幅度與目前生育地環境,雖不太符合,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可說是儲備了極大之生態適應性"



因為當環境發生變化時:

"不適應的種可能消失"或是使原本的優勢種"降低優勢度"



"其他繁多之生物中,必有可適應者,遂取得優勢"



因此

"整個社會經過一番調整後,可迅速恢復其安定性"

也就是社會重新洗牌,多樣性較高的社會因為有潛力成為新的優勢種的候補名額多,就比多樣性低的社會有機會用較短的時間恢復新的社會秩序。



最後結論就是"多樣性的社會,具有適應不同環境的潛在能力,故安定性越大"





再來有個問題,為何我們希望生態安定性大?



因為人類是現在地球上優勢種(數量多)當然會想要繼續保持優勢,為了人類這物種的未來繁衍,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的工作,是"盡人事"讓生態較為穩定,但人類真能掌控地球上的一切嗎?這部份人類還是要"聽天命"的阿~。



除了展望未來的"避險"功用外,還有很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由。現在這裡就不談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小鶹米 © 2013 | Plantilla diseñada por Ciudad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