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凱|培養友善農業勞動與多元人才
2017-08-21
講題:培養友善農業勞動與多元人才
講者:陳孟凱-合樸農學市集、樹合苑
講者:陳孟凱-合樸農學市集、樹合苑
引言
久仰孟凱老師大名,因此一獲知今天在宜蘭有孟凱老師的課,就趕緊完成預定的出貨工作,徵詢主辦單位同意旁聽了這門孟凱老師的課。
孟凱老師先是詢問每位學員一個問題「對你而言,你在農業上要獲得的成功是什麼?」學員的答案各有不同,大致上可以區分為2類:
- 提供自家餐桌新鮮安全的食材,有多的再賣給朋友或其他人。
- 想要以農業維生,靠農業養活自己。
我其實是旁聽生,因此沒被孟凱老師點名回答。在此分享我的答案:我的興趣是賞鳥,我想把田留給鳥兒。以農業為自己的生計基礎,結合既有的環境教育專業,擴展更多消費者支持友善農業,同時更多生產者投入台灣本土農業發展。
孟凱老師在與學員互動過程中,三不五時停下來釐清他所說「以農為業」或「種健康好玩的」等詞彙並無任何貶抑之意,沒有誰高誰低的想法,只是單純想瞭解在場學員學習農業的動機。孟凱老師也說他接下要談的農業是他覺得有穩定收入且有尊嚴的務農方式,不是慣行,不是砸錢的有機,這些沒有好壞,各有各的路,不用說自己好別人不好,就只是個人選擇要走的務農路而已。這部分的處理非細緻,讓聽講的人可以專注在瞭解他所想分享的他的看法與經驗,而不會心生抗拒。
總結來說,感受得到孟凱老師針對這堂課程客製化講授內容,非常務實慷慨分享他所看到的農業之路,我是已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所以對我這階段來說,只是讓我檢視現在的方向是否有問題。同時,我理解這些分享對於正要踏上農業的新人,會是個相當好的指引。
學員年紀普遍年長,孟凱老師鼓勵他們在友善農業發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就是已經有足夠社會歷練,加上沒有經濟壓力,所以非常有條件嘗試友善農業可行的營運模式,讓投入農業的年輕人看見友善農業是有希望的一條路。
務農要怎麼做才有穩定收入又有尊嚴?
- 要有價格主導性
穩定提供消費者餐桌上的食材。
農業該做成「服務業」,服務朋友的餐桌,不只是生產買賣而已。
生產者與消費者穩定的關係。
社群:彼此信任
地產地銷社群互助經濟
社群
↔買賣
互助
↔競爭
社群是重要的!
地產地銷社群互助經濟
社群

互助

社群是重要的!
**蔬菜VS錢
蔬菜會不會壞?蔬菜有沒有獨特性?產能能分散嗎?
如果務農走工業化方式,覺得怪怪的,蔬菜一定輸給錢!
蔬菜會不會壞?蔬菜有沒有獨特性?產能能分散嗎?
如果務農走工業化方式,覺得怪怪的,蔬菜一定輸給錢!
**在業餘練兵
工廠化種菜就是用錢去砸
工廠化種菜就是用錢去砸
沒經濟壓力種菜,在業餘練兵,營運出穩定模式,讓年輕人進入農業。
生產技術上該如何努力?
- 少量多樣
每個蔬菜個性不同
夏天種戰備糧(地瓜、空心菜…
農業求穩定,能穩定供貨是重要的
夏天種戰備糧(地瓜、空心菜…
農業求穩定,能穩定供貨是重要的
- 養地
地不健康植物就弱
不是自己的地養土不容易
- 種子來源-自留種
個人不容易拿到種源,有組織才可以向農改場拿原原種。
- 產期調節-要有時間差
- 要會加工
關於合樸
- 市集
台灣第一個有機市集
已知2008年「有機」一詞收歸國有,因此市集名稱沒放上有機一詞,但市集自己會去做認證。
- 自己投入耕種
2008年種杭菊遇上莫拉克颱風
杭菊怕水
種2分半死9成靠朋友一起採收,借烘茶工具乾燥杭菊
杭菊怕水
種2分半死9成靠朋友一起採收,借烘茶工具乾燥杭菊
- 師徒伴農
合樸協助農友進行經驗傳承
給準備務農者的建議
沒地時先別種地,先種人,經營消費者信任。
種人難,但是需要這樣的連結。
慢慢累積,賣比種重要,要賣出去才支持得起來整個系統。
慢慢累積,賣比種重要,要賣出去才支持得起來整個系統。
「你如果沒有自己的地就不要從事農業,因為台灣農地已經很扭曲了。」
種菜為了穩定供貨會需要蓋溫室,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地上投入溫室,風險很大(地被收回)。
養土養地的投入成本很大,一樣的,如果沒有自己的地就做如此投入,這樣子的風險很高(地被收回)
因此,「你如果沒有自己的地就不要從事農業」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