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2度C 觀後感
2010-02-24剛看完正負2度C,趁著記憶猶新趕緊寫下心得作紀錄。
該怎麼起頭才好呢~真的拍得很爛,更直接點說是編劇與剪輯很差,原創拍攝的部份不多,大多是剪輯既有的媒體資料,編輯手法不好也就罷了,慘的是結論以及傳遞的重點很荒誕。要說一個作品不好,也是要說出不好的地方,而不是任意批評謾罵。這可是owlet在PTT台劇版看戲評所感受到的精神阿!連終極三國這樣以國中生為收視主角的作品,都可以有許多精彩的賞析,不論是分析討論編劇、人物設定、撲梗、收線、、、好要說出好的地方,不好也要說出不好的原因。更何況是面對首部以台灣觀點出發的氣候暖化紀錄片。
首先owlet試著分析劇情架構:
很明顯有2個軸穿插表現,其一是幾米的插畫呈現海平面上升、豪雨、乾旱等氣候災難,這部份真的讓人很有感覺,其二是以新聞畫面與學者論述加上看似科學的圖表介紹氣溫上升所帶來的災難。整體上整片呈現出的除了災難!還是災難!仍是災難!!
先是喚起台灣去年莫拉克風災的畫面,再接到全球各地近年來所發生的氣候災難:這部份的劇情銜接度不是很流暢,猜想編劇的目的是要民眾知道了氣候災難不只是台灣才有,而是全球都是如此的國際性議題。
由國際性議題介紹到哥本哈根會議,並開始宣揚溫氣氣體增量造成氣溫上升,氣溫上升造成氣候,以及物種滅絕:將地球上的氣候與生態運作非常簡化呈現,這部份我是沒啥意見,或許就是需要簡化的公式才方便向大眾宣傳,不過這樣不明究理的手法,邊看邊覺得很有看"青海無上師"的fu,我以為在現在資訊發達的世代,這樣簡化的宣傳公式已經無法吸引民眾去吸收,又不是像是以前動不動就在牆上寫個"保密防諜人人有責"這類的宣傳標語就算是推廣了。再者以我一個有學過一些生態的人來看,真的很難被"氣溫上升幾度物種滅絕多少,最後成為末日"的推演給說服,如果真是這樣就到達末日,那以前冰河時代與間冰期來來去去是假的喔?何況要不是地球上的氣候歷經多次改變,現在稱霸地球的還是恐龍啦~哪輪的到兩足無毛的人類出現。說這些不是在否認氣候變遷對生態造成的危機,只是無法被這樣簡化的理由所說服,無法起而支持該論述。其中將北極熊吃幼獸的事件描述成原本完美潔白的世界,因為暖化而成了末日...畫面中北極熊吃幼獸的真實原因不知道是編輯者借題發揮,還是真有研究驗證因食物短缺而吃幼獸?因為雄性動物吃幼獸是許多物種有的行為,這在動物行為研究中早已有許多研究,並非新鮮事,影片中並無交待如何推演吃幼獸與暖化的關聯。
回到台灣的部份,重複台灣的氣候災難,並以學者上課方式說出台灣是世界地一波氣候災民,背景音樂依舊低沉悲悽,然而一句"林邊人何其不幸、荷蘭人何其有幸"將場景轉換到荷蘭,背景音樂隨之略為輕快,介紹荷蘭經過與海爭地的階段蓋堤防,到後來決定還地於海的作為,像是禁止抽地下水、鬱金香產地往內陸移動、興建漂浮房屋等,然而在介紹可浮在水上的房屋時,我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那些房屋看起來是模型圖,但會讓我有興趣多去了解荷蘭這部份真正的情況為何。
最後出現專家學者說著訴求,並對著孩子說"這是你們這一代獨特的使命"最後並且用大字秀出整部片的訴求是要"拯救地球、拯救台灣、拯救孩子"並寄信給總統要求提高防洪標準。片中有某位外籍學者到訪台灣並說我們是可以轉變這一切的,但是沒有擷取到他說轉變現況讓未來氣溫下降的方法,而是就用希望提高防洪標準當結論,重新進入治標不治本的輪迴之中。且這與荷蘭的範例就背道而馳,前後觀點不呼應充滿矛盾。
所謂首部以台灣觀點出發的氣候暖化紀錄片,我其實從中看不到台灣的觀點,具體來說結論為希望提高防洪標準如此對待土地的邏輯適合台灣嗎?如果這樣的結論是本片訴求,是不是應該要說明為何台灣最需要的是提高防洪標準?以及當中的宇宙觀充滿著末日的想法,而非生活在台灣的我們所熟悉的輪迴的宇宙觀,所以感覺只是在看一部中文發音,以台灣氣候災難為例,用西方社會角度詮釋氣候暖化議題的片子。但也因為是第一部(第一步),期許下一部會有更好的氣候議題紀錄片產生。
寫的很好
回覆刪除跟我的感覺差不多
一部剪貼出來的影片
感受不到所謂耗資800萬的價值
版主回覆:(02/27/2010 03:51:12 PM)
嗯嗯~
或許這部片的價值是在於讓大家有同感(反感?)
這是不是discovery也有播的那個阿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6/27/2010 06:14:35 PM)
discovery?我不知道耶